淺談棉花的分類、加工及檢測
1.分類。根據棉花物理形態的不同,分為籽棉和皮棉。棉農從棉棵上摘下的棉花叫籽棉,籽棉經過去籽加工后的棉花叫皮棉,通常所說的棉花產量,一般指的是皮棉產量。 根據加工用機械的不同,棉花分為鋸齒棉和皮輥棉。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叫鋸齒棉;皮輥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叫皮輥棉。皮輥棉生產效率低,加工出的棉花雜質含量高,但對棉纖維無損傷,纖維相對較長;鋸齒軋花機加工出來的皮棉雜質含量低,工作效率高,但對棉花纖維有一定的損傷。目前細絨棉基本上都是鋸齒棉,長絨棉一般為皮輥棉。
2.加工。一般用衣分來表示籽棉加工成皮棉的比例,正常年份,衣分為36——40,也就是100斤籽棉能夠加工出36——40斤皮棉。皮棉不能散放,必須經打包機打成符合國家標準的棉包。我國標準皮棉包裝有三種包型:227kg /包(±10kg)、200kg/包(±10kg)、85kg/包(±5kg),分別為Ⅰ型包、Ⅱ型包、Ⅲ型包。 為了減輕人的體力勞動,為了與國際棉花市場接軌,Ⅰ型包已成為皮棉包裝的發展方向,皮棉收儲必須Ⅰ型包。
3、檢驗。目前,我國對棉花質量檢驗依據 GB1103-2007《棉花 細絨棉》標準執行,該棉花標準既適用于棉花流通各個不同環節,又適用于符合規定的不同包型;既適用于感官檢驗,又適用于儀器化檢驗;既符合中國國情現實可行,又體現了儀器化檢驗作為棉花標準改革的方向。 對籽棉收購,檢驗項目包括:品級、長度、回潮率、含雜率、籽棉公定衣分率、籽棉折合皮棉的公定重量。與原標準相比,籽棉收購檢驗項目不包括馬克隆值。 對加工成包皮棉,其檢驗項目要區分為按批檢驗和逐包檢驗。成包皮棉按批檢驗時,其檢驗項目包括:品級、長度、馬克隆值、異性纖維、回潮率、含雜率、公定重量,如采用 HVI 檢驗,增加長度整齊度指數和斷裂比強度檢驗項目。成包皮棉逐包檢驗時,其檢驗項目包括:品級、長度、馬克隆值、異性纖維、回潮率、含雜率、毛重、長度整齊度指數、斷裂比強度、反射率、黃色深度、色特征級。